COP30|CDM将于2026年结束 第6.4条开启碳市场新时代
碳道小编 · 2025-11-21 19:11 · 阅读量 · 225
摘要:19日小编发了一篇关于第6.4条决定草案和CDM终止草案的文章,其中提出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CDM向第6.4条机制过渡延长的日期;二是未明确CDM资金转移或短期补偿PACM的路径。当地时间11月20日,新的会议草案披露CDM过渡期延长至2026年6月30日并将CDM信托基金转移2680万美元至第6.4条机制信托基金用于发展。此次决议草案给碳市场带来什么信号?又将对CDM项目大国我国有何影响?本文将从项目开发者、重点国家和企业角度进行逐一分析。
前情提要
11月19日,在COP30上发布的第6.4条决定草案明确要求修订基线碳信用方法学并提出延长清洁发展机制(CDM)向巴黎协定碳信用机制(PACM)的过渡期,以降低对基于自然的碳信用项目的“阻滞效应”。此举在谈判层面既是技术调整也是政治妥协,但同时放大了第6条市场短期内的资金与完整性困境。另一份关于终止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最新草案中提出目前仍缺乏从京都议定书时代体系转移的资金,导致第6.4条碳市场迫在眉睫的资金短缺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关键问题交汇:如果过渡期延长但未同时确定从CDM到PACM的资金转移或填补缺口方案,PACM的启动运转、监督(SBM)运作、方法学开发与能力建设将面临严重资金短缺。
一、最新进展

在《巴黎协定》第6.4条机制建设进入实质落地阶段之际,CMA7 11月20日(当地时间)发布的A6.4指导文本成为决定全球碳市场能否按时运行的关键节点。文件不仅总结了监督机构(Supervisory Body, SB)的全年工作成果,更对方法学、治理结构、DCP参与机制、CDM过渡、资金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了整体性制度布局,为机制全面上线提供了路线图。相比前期方法学导则为主的制度建设,今年的文本首次呈现出“体系闭环”的迹象,显示A6.4机制即将从制度设计阶段进入规模化运行阶段。
一表读懂本次草案核心变化

*SOP(Share of Proceeds,收益分成/份额分成)。是第6.4 条碳市场机制的强制性收费制度,指从每一笔碳信用的签发或交易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价值。
*AF:Adaptation Fund(适应基金)专门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影响。
二、对项目开发者最有价值的信号
1.方法学体系从0到1:为减排活动提供“技术标尺”
第6.4条首个机制方法学通过(详见碳道文章:《巴黎协定》第6.4条首个方法学终于落地!)意味着各领域均可按五大标准体系提交方法学:基线设定、额外性证明、泄漏应对、抑制需求应对、非永久性与逆转应对。这预示了机制进入“排队审批”模式,早期方法学将获得先发优势。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套方法学体系更具实操价值。以垃圾填埋气项目为例,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垃圾处理难、甲烷排放高”的双重问题,而“垃圾填埋气燃烧与利用”方法学的落地,直接为这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减排核算模板,使其能更便捷地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获得气候资金支持。
2. 资金短缺可能推高费用与市场准入门槛
资金短缺一直是第6.4条机制推进的核心瓶颈。短期来看,草案明确从CDM信托基金向第6.4条机制信托基金转移2680万美元,这笔资金将直接填补2025-2026年机制运营的“资金缺口”,确保监督机构、秘书处等核心机构的正常运作;中期来看,草案要求监督机构在2026年首次会议上,将2026-2027双年度的能力建设资金增至500万美元,并通过区域协作中心向发展中国家倾斜,这一举措将解决发展中国家“想参与却无能力”的困境;
最重要的是长期计划,草案中要求监督机构从2027年起,在年度报告中纳入“收支评估”,以判断机制是否实现“自融资”;一旦自融资,需每年向适应基金转移资金且2030年起审议转移频率与规模,2035年前启动转移。
——这就意味着未来第6.4条碳市场将可能通过收费、SOP调整或交易征费完成自我造血。
3. CDM过渡延期意味着“项目资源争夺赛继续”
草案中明确过渡窗口延长至2026年6月30日,发出了三个信号:
未过渡项目仍有机会
DNA是否批准将成为关键变量
大型项目和PoA更具成本效率
4. 未来对利益冲突监管会更严
草案提到“SB成员、专家必须确保不存在可能影响减排生成的利益关系。”这就意味着第6.4条碳市场对第三方审定机构、咨询公司的合规审查趋严,建议各方提前做好预期。
三、对重点国家和企业的信号
1. 对于中国、印度、巴西等CDM项目占比高的大国
延期意味着时间红利再延长18个月,为CDM项目向第6.4条机制过渡提供了缓冲期;而过渡后方法学修订可能推高成本导致抢跑更有利,这是由于:
第6.4条监督机构已经采纳了五大方法学标准(基准线、额外性、泄漏、压抑需求、永久性)并强调“避免频繁修订”——但同时又要求继续修订CDM方法学以确保环境完整性。这意味着初期采用的基准线可能更宽松,后续修订将趋向减排量减少、测量要求提高或成本上升,那么越早注册活动就越有可能锁定更有利的基准线和额外性条件。
草案中明确指出监督机构2026-2027年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并将探索“额外资源来源”确保机制运行——小编预计早期机制相对便宜(鼓励参与阶段)后期逐步产生注册费、核证费、年费、交易征费或更高SOP比例,因此越早进入越可能以更低成本完成注册、审定和签发。
2. 对企业的信号
第6.4条倾向科学可验证的减排,数字MRV、卫星测量、遥感、生物量监测将成为快速入场工具,对拥有首创技术或数字MRV能力的企业或将受益。
四、风险提示
CDM作为《京都议定书》下的核心机制,已运行近20年,积累了大量项目(如风电、水电项目),但这些项目的核算标准、登记流程与第6.4条机制存在差异——例如,CDM的额外性证明更侧重技术额外性,而第6.4条机制更强调政策额外性,这意味着许多CDM项目需重新调整核算方法才能符合过渡要求。
对于项目开发商而言,这种规则衔接意味着额外的时间与资金成本;而对于东道国而言,需在短短一年半内完成DNA建设、项目审核、规则调整等多重任务,压力巨大。若过渡过程中出现规则混乱,可能导致大量CDM项目搁浅,不仅浪费前期投入,还可能削弱市场对第6.4条机制的信心。未来需监督机构尽快出台CDM过渡操作指南,明确核算标准的衔接细节,并为东道国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支持,确保过渡平稳有序。
另外,此次联合国发布的仅为“决议草案”,仍可能在后续会议上进行审查与修改。
小编观点
CDM是全球碳市场的起点,也是发展中国家首次以市场化路径参与气候治理的制度载体。2005年运行以来,CDM在全球共注册了上万个项目,累计生成数十亿吨减排量,为能源、工业、废弃物、林业等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初始资金,并培育了首批碳市场项目开发、核证、审定与减排交易的专业体系。更重要的是,CDM首次将“温室气体减排可量化、可验证、可交易”的理念推向全球,使碳价成为推动减排的经济信号。然而随着《巴黎协定》全面取代《京都议定书》,CDM所依赖的“发达国家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贡献项目”模式不再符合全球共同减排的框架,CDM机制因此完成了其时代使命,在动力逐渐缺失与制度衰退的双重背景下,将走向历史终点。
从CDM到第6.4条碳市场机制不是延续,而是深度重构。CDM过渡期延长至2026年6月30日,为存量项目争取时间,也为机制平稳落地筑起衔接桥梁。然而,新机制并非照搬CDM,而是在方法学、额外性、基准线、泄漏、永久性等核心要素中构建了更严谨的科学与审查体系,并强调治理透明性、冲突利益规制、能力建设与利益相关方参与。
从根本上看,第6.4条对项目的要求不只关心是否“减少排放”,更关注是否“真实、持久、额外地减少排放”。过渡的实质,是将过去碳市场“规模优先”的逻辑转向“质量优先”。这意味着CDM时代形成的资产、经验与能力不会被抛弃,但必须经历筛选、更新和升级才能继续进入第6.4条碳市场机制框架。
第6.4条碳市场机制有望开启全球碳市场的第二时代,其潜力不只在于项目注册和碳信用签发,更在于它有可能成为国际碳交易与国际气候合作的核心平台。不同于VCM的分散化格局,第6.4条具备官方属性、跨国转让能力、NDC对接功能和适应资金分成设计,使其天然契合未来国家间、企业间和产业链间的低碳治理需求。尽管机制面临资金短缺与能力建设不足等现实挑战,但监督机构已启动首批方法学并确立制度体系,表明其距离全面运行已进入倒计时。随着机制正式上线,碳资产将从减排凭证逐渐演变为跨境贸易、供应链管理、ESG合规与气候融资的关键枢纽,推动碳市场从“排放许可”向“绿色价值定价体系”转变。CDM终结的是旧的气候经济模式,而第6.4条开启的,将是全球低碳协作和绿色资本流动的新阶段。
原文链接:https://unfccc.int/documents/654826
分析师:郭丰
原创所属:碳道
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