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粤港澳互认!广东生态新政落地

碳道小编  · 2025-10-22 08:10 · 阅读量 · 168

摘要:碳足迹粤港澳互认!广东生态新政落地

10月16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25年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等相关情况,回应媒体关注问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厅新闻发言人周国英,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张瑞凤,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处长关绣娟出席新闻发布会,厅宣教科技处处长罗林生主持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国英介绍,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和。核算的对象一般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等。其中,产品碳足迹是碳排放核算应用最广的概念。它反映一件产品从原料开采、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到最终废弃等各个阶段产生的碳排放量。在这些过程中消耗的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越大,碳足迹也就越大。


我国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文件,对产品碳足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广东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省份之一,积极探索开展碳足迹管理工作。2022年1月,推动成立广东省碳标签专业委员会,率先在省级层面发布“广东碳标签”,作为对应产品的碳足迹量化标识。近年来,依托广东省碳标签专业委员会制订发布了多项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并在多个地市选取特色或优势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评价。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128家企业获得146张广东碳标签证书,覆盖新能源乘用车轮胎、电力电缆、柴汽油、空调等24类产品,为建立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生态环境部于2024年出台的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文件要求,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改委等合计16个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8月底印发实施《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下简称《工作方案》),目的是加快构建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工作方案》设置了两个时间节点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立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成2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方法与应用实现粤港澳互信互认。到2030年,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完成5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同时建成具有广东特色的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处长关绣娟介绍,《工作方案》对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香港、澳门更是具有良好的衔接国际制度规则基础。开展粤港澳碳足迹互认,可以为国家推进碳足迹国际互认工作积累经验。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粤港碳标签互认工作。具体操作上,主要是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技术层面推动核算规则的互认,从而实现产品通过一次核查可同时获得广东碳标签和香港碳标签两张证书。2023年,推动由广东碳标签专委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签订《关于共同合作开展粤港碳标签互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在广东选择典型出口企业和产品开展互认示范。去年9月,首批5款产品成功获得广东碳标签和香港产品碳足迹标签双证书。


《工作方案》也对粤港澳大湾区碳标签互认工作做了一些设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大湾区的优势,进一步推进碳足迹跨境互认互信工作。一是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联盟,推动粤港澳三地的重点企业、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共同参与进来,为深化碳足迹互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推动粤港澳三地碳足迹核算评价方法、分级评定和应用场景等逐步实现互认互信,加强规则衔接,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湾区标准”。三是选取典型产品继续开展互认示范工作。今年,我们又在珠海市选取了7款典型产品进行第二批粤港互认示范工作,接下来希望通过推动更多产品开展互认示范,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四是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工作,联合港澳积极推动碳足迹国际互认。


来源:中国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