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个地质碳汇调查项目完成

碳道小编  · 2025-05-12 08:05 · 阅读量 · 91

摘要:日前,“浙江省地质碳汇调查、监测与应用试点”项目成果通过评审并获优秀等级。

日前,“浙江省地质碳汇调查、监测与应用试点”项目成果通过评审并获优秀等级。这是全国第一批开展的省域范围地质碳汇调查及潜力评估项目,也是浙江省内开展的首个地质碳汇调查项目。

地质碳汇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让地下岩层当“仓库”——在储层、咸水、煤层等地下岩层中储存二氧化碳,或通过岩溶作用、矿物碳化、土壤等吸收二氧化碳。这和森林碳汇(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原理类似,只不过一个是靠地下“存碳”,一个是靠地上“吸碳”。

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江省宁波地质院)地质碳汇调查团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地质碳汇调查和监测,我们就能了解浙江哪些地方能汇碳、能汇多少碳,再用技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锁”进地下,相当于给减碳任务增加了一种新工具。在此基础上,也能开发更多隐藏的固碳方式,为减碳目标提供多重保险。早在2022年该地质大队就已经行动起来。但那时,浙江省内地质碳汇领域的研究工作还是空白一片。

两年多来,项目团队先后建成了6处典型流域岩石风化自动监测站,实现浙江典型流域岩石风化碳汇动态过程的实时监测。同时,建立流域岩石风化碳汇量动态估算模型,搭建了地质碳汇调查数据监测平台,为探索多样化的地质碳汇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初步估算全省岩石风化无机碳汇量约116万吨/年。同时,项目团队在对浙江省沉积盆地进行封存潜力和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认为,杭州湾南岸的长河盆地等地比较适宜进行二氧化碳封存试点示范。综合浙江省减排需求,项目团队还提出了实施地质封存由陆向海“三步走”实施路径,为浙江推进碳封存试点建设提供了专业支撑。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进一步深化推动地质碳汇过程机制研究,持续完善地质碳汇立体调查观测体系,聚焦地质碳封存、利用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和推动地质碳汇交易机制,合理构建地质碳汇发展新蓝图,科学规划地质碳汇新路径,服务“双碳”目标实现。


来源:央视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