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道】饱受争议的炉灶碳信用果然如此?
碳道小编 · 2025-04-30 17:04 · 阅读量 · 59
摘要:【碳道】饱受争议的炉灶碳信用果然如此?
受韩国非政府组织Plan 1.5委托,由Carbon Market Watch和伯克利碳交易项目主任芭芭拉·哈亚(Barbara Haya)共同撰写了一份新报告——《“洗绿”秘诀》,该报告揭示,韩国排放交易计划(K-ETS)的气候信用有可能因纳入国际碳信用而大打折扣。
报告中分析了21个清洁炉灶项目,这些项目为韩国企业提供碳信用供其在K-ETS使用,结果发现这些项目产生的碳信用量可能是其原本所能签发出的18.3倍。分析发现,970万吨的碳信用(代表970万吨的减排量)达到实际减排效果的可能只有约5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531979 tCO2e),相当于超额签发了18倍。
分析强调,炉灶项目是K-ETS下纳管企业使用的主要国际碳信用类型,这些企业可以使用不超过公司履行义务5%的国际碳信用来履行其减排义务。对国际碳信用的依赖损害了K-ETS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这反映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现已放弃的做法(但有可能在将来继续),炉灶碳信用导致了韩国碳市场上碳信用持续供过于求、价格暴跌(如下图所示),并推迟了韩国国内的去碳化进程。
(数据来源:碳道统计)
然而,韩国政府正在考虑在K-ETS的第四个阶段(2026-2030年)将国际碳信用的限制从公司排放阈值的5%提高到10%,这很可能会对该政策的环境完整性产生不利影响。韩国政府还计划利用国际碳信用来实现其2030年的气候目标,并将3750万吨的国际碳信用纳入NDC中。
报告中分析的21个项目使用AMS-I.E和AMS-II.G方法学产生碳信用。在这两种方法学下产生的碳信用量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炉灶的实际使用率、停炉率、燃料消耗模式等。研究结果以及自愿碳市场诚信理事会(ICVCM)今年3月的一项决定都表明,这两种方法学都会导致计算的碳信用量过高,因为这些方法学都基于过时的假设,从而产生了大量虚高的碳信用。这两种方法学都不能获得ICVCM的核心碳原则标签(CCPs)。
国际碳信用
此报告不禁让分析师想到4月初首个CDM碳信用成功过渡到巴黎协定A6.4ER的缅甸炉灶项目(https://mp.weixin.qq.com/s/_UR06fwKTw3sHZWf91y8yQ),使用的方法学同样是AMS-II.G.,那么该项目是否存在过度签发的事实呢?我们来看一下。
根据Carbon Market Watch的一篇关于该项目的数据分析, 在对缅甸炉灶项目2021年至2022年计入期第一阶段的项目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如下图),该项目原计划能签发出468860吨碳信用,而实际能产生的碳信用量为17094吨,超额签发量达到了451766吨,这意味着该项目计划签发量是其能够产生的签发量的27.4倍!
这也带来了疑问,这样的项目是如何能够过渡到联合国第6.4条机制下的?
(图源:Over-crediting analysis PoA 10415)
新瓶装旧酒
缅甸炉灶项目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截至今年3月,已有1389个项目和119个CDM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是指由954个小型项目组成的综合项目)提交了过渡到第 6.4 条所需的文件。这意味着将近10 亿吨资质有问题的CDM碳信用重新包装进入到巴黎协定第六条碳市场机制中。另外,19个量化方法学有问题的其他炉灶项目目前正在等待批准过渡到第6.4条。这更加引发了市场参与者们对国际碳信用可信度的担忧。
然而韩国在下一履约阶段将国际碳信用的使用比例提高到了企业排放的10%,尤其是欧盟在4月初提议将国际碳信用重新纳入到其2040年减排目标中。使用这些碳信用可以让欧盟宣称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如果这些碳信用缺乏额外性,全球排放量实际上可能会增加,欧盟有可能会重蹈覆辙。
目前看来,这些存在问题的项目依旧处于正常的过渡程序当中,联合国暂时也没有延缓或暂停进度去审查的行动,建议买家对此类项目的碳信用保持谨慎态度。
分析师:郭丰
原创所属: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