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首单市级范围海洋碳汇保险保障烟台300万亩养殖海域
碳道小编 · 2024-01-26 08:01 · 阅读量 · 1820
摘要:近期,随着太平财险山东分公司主承保的山东首单市级范围的海水养殖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在烟台推开,全市300万亩海水养殖海域获得风险保障3000余万元。
近期,随着太平财险山东分公司主承保的山东首单市级范围的海水养殖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在烟台推开,全市300万亩海水养殖海域获得风险保障3000余万元。
烟台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71公里,拥有全国1/8的国家级海洋牧场,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超过185万吨,是全国重点渔区和优势水产品主产区。
太平财险海水养殖海洋碳汇指数保险获评2022年烟台市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近年来,烟台借助海洋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蓝碳经济,积极探索蓝碳交易平台和蓝碳金融产品,成功推出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全国第一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机构——太平财险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也落地烟台黄渤海新区。
2022年6月,随着太平财险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在烟台揭牌,国内首单政策性海水养殖海洋碳汇指数保险正式落地烟台黄渤海新区,承保海域达10万亩,提供风险保障100万元。2023年8月,太平财险烟台中心支公司政策性海水养殖海洋碳汇指数保险模式开始在全市复制推广。该保险从2022年的自贸区走到2023年的烟台全市,由保障10万亩养殖海域到保障全市300万亩养殖海域。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存在于海洋中。海水养殖对于海洋碳汇影响较大,科学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海洋固碳水平,反之,则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降低海洋固碳水平。自然灾害对海洋碳汇也会造成巨大影响,台风、高温等自然灾害不仅造成海洋养殖品种死亡和减产,还会进一步导致海洋固碳量减少。
海水养殖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属于创新类保险产品,区别于传统的保险产品模式,因其自身碳汇损失存在不确定性,加之海水养殖总体情况较为复杂,海洋碳汇保险定损存在一定难度。太平财险烟台中心支公司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保险产品定损,率先取用卫星遥感数据中颗粒有机碳含量来衡量碳汇损失,大大减轻查勘定损工作量,以颗粒有机碳含量作为参照指标,衡量投保海域实际碳汇储量增减程度。
“保险责任中碳汇损失以海水中平均颗粒有机碳含量作为参照来衡量和计算,当保险期间投保区域平均颗粒有机碳含量等于或高于约定触发值,视为没有发生碳汇损失,赔款为零;如果保险期间投保区域平均颗粒有机碳含量低于约定触发值,视为发生碳汇损失。”太平财险山东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该模式的应用对于大区域碳汇保险定价具有重大意义,可适用于海草床等生态系统,也适用于藻类、海水贝类养殖,以及生态礁等底播增殖系统,是目前适用于大区域评估、测算,推进海洋碳汇价值实现的最有效方式。
据了解,此次烟台约300万亩海水养殖区域由市级财政补贴投保,一旦启动赔付,赔款将赔付给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用于维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碳汇指数政策性保险的推行,有助于回拢必要的社会治理资金,恢复和提高海洋固碳能力和应有的固碳水平,对于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助力碳汇资源实现碳配额、碳交易,构建碳金融体系等具有开拓意义。
太平财险山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首个市级范围政策性海水养殖海洋碳汇保险的落地,为建立海洋碳汇资源修复闭环,进一步加大滨海生态海洋碳汇价值应用,推动以碳排放配额做为质押,金融机构碳汇授信融资,为形成“碳排放配额+保险+银行抵押融资”新模式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下一步,太平财险山东分公司将以践行社会担当为己任,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扎实推进海洋及蓝碳领域金融创新,探索海洋碳汇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新路径,全面提升海洋蓝色碳汇能力,助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护航海洋产业健康长足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