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CCUS,我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一步转化!

碳道小编  · 2023-05-18 14:05 · 阅读量 · 1902

摘要:江南大学官方消息,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结构封装法,构筑了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近100%转化为乙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

江南大学官方消息,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结构封装法,构筑了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近100%转化为乙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


据IT之家报道称,早在2016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亚当罗蒂农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意外发现在某种催化剂条件下,室温下二氧化碳+水可转化成乙醇+氧气,转化率达63%,我国科研团队则是首次实现了近100%的转化。



据介绍,该科研团队构筑的纳米 " 蓄水 " 膜反应器,合成的催化剂结构类似于一个胶囊,内部封装了二氧化铈载体分散的双钯催化剂。刘小浩介绍,胶囊的壳层具有高选择性,疏水修饰后,保证内部生成的水富集而产物乙醇可以溢出。其中的水环境可以稳定双钯活性位点,该催化剂能够实现温和条件下(3MPa,240 ℃)二氧化碳近 100% 选择性高效稳定转化为乙醇。这项研究构筑的双钯活性位点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可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定向生成单一高价值产物乙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该类技术的不断发展,碳捕获和封存在经济效能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碳捕捉和封存(CC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和能源等相关源中分离、收集和封存,以避免其进人大气层的技术。商业上使用该技术并施行短暂封存已较为成熟,但低成本规模化捕捉以及长期封存和再利用二氧化碳的概念还在初级阶段。CCUS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非简单封存。与CCS相比,可以将二氧化碳资源化,能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我们持续看好CCS以及CCUS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要部分,最重要的是CCS已被证明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是唯一能够有效降低传统化石燃料排放的技术,也是解决电力行业排放的一项重要技术。结合本次技术转化乙醇技术的突破,未来CCS将实现更多绿色能源的技术转化,有关CCS等具有前景的的技术将进一步促进CCS的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来源:碳减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