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首席经济学家:能源世界已经大不同,我们该怎么办?
碳道小编 · 2021-07-21 09:07 · 阅读量 · 759
摘要:“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峰会召开时,那时没有一个大国承诺实现净零。现在构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70%的国家已经承诺净零,对净零的承诺已成为世界的焦点。”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平常、不同寻常的年份。”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说。
自2014年10月加入bp集团以来,这位经济学家说从未哪个年份像去年那么特殊。
他说,在过去70年中,能源世界是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包括50年代苏伊士运河危机,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及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但如果跟2020年所发生的事情比较起来,似乎这些又都微不足道了。”
7月16日,戴思攀在线接受了媒体群访。而在一周前,bp集团正式发布《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下称《年鉴》)。自1952年首次发布以来,《年鉴》成为全球能源行业从业者重要的参考报告。
《年鉴》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下降了4.5%,为194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其中,石油需求下降幅度最大,每天下降超过900万桶,占了去年全球能源需求下降总量的3/4左右。
与此同时,能源行业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下降幅度超过6%,系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跌幅。
与其它国家不同,中国能源需求上涨了2%,碳排放增长了0.6%,石油需求上涨了20万桶/天。“中国石油需求这个增速实际上是放缓的,是过去几年增速的一半左右。”戴思攀说。
不过,中国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速度引领全球。戴思攀介绍说,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增长占全球增长量的一半左右。
图片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
此外,这位经济学家还在采访中谈及了影响油价的三个趋势,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双碳”目标的看法,氢能的发展趋势,以及bp公司的未来战略等。
在接受「能源严究院」提问时,戴思攀说,过去五年,能源世界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大家对于净零的关注程度。
“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峰会召开时,那时没有一个大国承诺实现净零。现在构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70%的国家已经承诺净零,对净零的承诺已成为世界的焦点。”戴思攀说。
以下是专访实录:
问:刚才您说到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景,这种特殊的情景会对未来减碳目标的实现,带来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
戴思攀:2020年发生的一些事件是短期的,关键要看它是不是会改变人们的行为。
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欢欣鼓舞的迹象,由于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导致人们下定决心要采取一些行动,保证将来气候变化不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
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做出承诺要实现净零目标,承诺净零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排放量的70%。这些国家中,我们也听到中国做出了历史性的承诺,即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联合国气候第26次峰会11月份会在英国的格拉斯哥举行,这是在巴黎会议之后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各国领导人会重拣我们在巴黎做出的承诺,再次做出承诺,并且下定决心,采取行动进行减碳。
问:关于油公司转型,包括bp在内的油公司都开始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但清洁能源投资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会对于公司业绩带来比较大的压力,这个问题油公司如何解决?
戴思攀:在过去18个月中,bp调整了战略,做出了一个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目标,并且帮助世界实现净零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会逐渐使公司实现转型,减少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同时快速增长低碳或零碳的业务,这需要很长时间来实现。我们的承诺是,到2030年,减少石油、天然气的产量40%。
不过,未来十年当中,石油和天然气仍是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我们的想法是,继续从石油和天然气当中获得一些收入,投资于转型当中。
我们承诺增加低碳能源方面的投资,到2030年增加10倍,会投资于风电、太阳能发电;会开发不同的项目,比如说氢能;正在推出我们的电网系统,能够支持道路交通的电气化。
问:您在PPT里面讲,中国煤炭消费达峰在2014年过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峰值。去年,中国煤炭需求仅增长了0.3%,且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迅速,您判断煤炭消费再次达峰的依据是什么?
戴思攀:这是从数据上得出的结论。去年中国煤炭需求增长幅度的确是小的,但2021年会怎么样?在2021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比2014年高,所以如果从数字角度来说,它确实会出现二次达峰。
关键是中国煤炭消费在今年仍然会比2014年稍微增长一点,但是这个很重要吗?更大的趋势是由于风能、太阳能发展非常快,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当中所占的比重是在下降。
当然,中国能源结构当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高,所以这个比重要下降的比较快,这个挑战是比较大的,但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问:有人说天然气是过渡能源,也有人说是终极能源,您的观点是什么?bp的天然气发展战略是什么?
戴思攀:天然气的韧性非常强,远远高于石油的韧性。
首先,天然气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以比较快的速度减碳和去碳,包括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的发展经济体。
尽管风能、太阳能发展非常迅猛,但仍然需要有其它类型能源的增长,才能够满足日益对能源增长的需求。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气,用“两条腿”走路,才能帮助一个国家快速降低煤炭在结构当中所占的比重。
所以在未来10-15年,在发展中国家天然气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很多国家实现减排和去碳这样一个目标,尤其是帮助它们挤占煤炭所占的份额。
不过,很多亚洲国家本身自己天然气的产能不足,这就意味着很多亚洲国家应该快速地增加天然气的进口,尤其是LNG贸易,甚至可能要翻倍。我们对LNG(液化天然气)是看好的,认为它在未来10-15年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
天然气韧性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然气可以在净零排放目标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气如果用上了CCUS技术就如虎添翼。
在我们《能源展望》报告当中,其中一种是快速转型,还有一种是净零排放的情景,“天然气+CCUS”是能够帮助降低碳强度。不管是在工业当中,还是在发电当中,它们都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然气+CCUS可以用来生产蓝氢。为此,bp公司在上述技术、上述能源载体领域都做了投资。我们现在正要上马一个大项目,在苏格兰东北部Teesside部署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蓝色氢能生产基地。
一旦建成,它会是世界上蓝色氢能生产能力最大的一个基地,会利用CCUS技术,这对于英格兰地的碳捕捉都会发挥重大的影响。
问:为了实现净零排放这个目标,各大能源公司大幅缩减油气方面的投资,这是否会导致油气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油价会不会因此又回到比较高的水平?
戴思攀:国际能源署上个月的《能源展望》当中也包括净零排放这样一个情景,国际能源署一个观点在净零排放情景之下是不应该再有新增的石油、天然气的投资项目。
为此,很多人就说这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新增的石油、天然气投资。国际能源署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不要再有新的绿地石油、天然气项目。也就是说,可以投资,但应该投资于已有的石油、天然气项目。
事实上,在未来10年中,对于已有石油、天然气项目的投资额,每年应该会达到3000亿美元,之后会下降,到2030年每年下降到1700亿美元。
这些数字其实比以往的数字是下降了很多,但每年3000亿、1700亿美元的投资额仍然是巨大的。
所以bp认为,这个世界需要转型、需要逐渐告别油气时代,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油气对于维持人类的经济繁荣,起码在未来10-15年仍然是不可或缺,为此你就需要继续做投资。
如果石油天然气价格坚挺,就会发出相应的信号,相关国家和企业就愿意在油气领域增加投资额,从而使得油气的产量仍然能够满足世界的需求。
问:关于氢能,在中国,很多能源央企,车企和一些创业公司,甚至资本都涌入这个领域,但同时也看到,特斯拉的马斯克提出不看好氢能,本田公司计划从今年8月停止氢燃料电池的生产,你怎么看这种反差现象?
戴思攀:氢能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确实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需要实现低碳或者是零碳的能源体系。
要想实现一个净零世界,第一个阶段是电力能源能够低碳化,尽量实现电气化,使用零碳的电力为这些电气化行业提供电力。
但是在全球经济当中有一些活动是无法电气化的,比如说长距离运输、海运、航空。同时,还有一些重工业,需要高温加热的重工业也无法实现电气化,所以在这些方面需要氢能发挥作用。
在交通行业,氢能会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乘用车,它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为乘用车比较容易实现电气化,轻型卡车和中程卡车也可以进行电气化。
但比较难电气化的是重型卡车,特别是长距离的重型卡车,重卡、长距离就需要氢能车。
问:能源领域现在最热的话题是碳中和,但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很多公司在用“冲刺跑”的方式来跑这场“马拉松”,你怎么看?
戴思攀:整个世界,在去年最重要是中国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们和中国政府进行了很多沟通,希望能够理解碳中和的承诺对中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碳中和承诺对于整个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您刚才讲到中国很多公司快速冲刺来发展风电和太阳能,整个世界都在快速的发生变化,这也是世界希望看到的快速变化。
发展风电和太阳能,需要投入基础设施来发展电网系统,这个电网系统要跟上风电和太阳能的发展,因为需要把它接入电网。
世界需要很多太阳能和风能,越多越好,所以中国的快速发展是整个世界希望看到,保证我们有相应的基础和设施和电网,使得这些电接入电网当中。
问:从您个人的经历来看,自从加入bp以来,能源行业有哪些大的变化?给您个人带来最大冲击的变化是哪个?
戴思攀:首先,2015年在联合国巴黎气候峰会召开的时候,那时候没有一个大国承诺实现净零,它们所使用的净零这个语言好像还没有被使用,也不是全球讨论的一个核心。
但现在有很多国家,构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70%的国家已经承诺净零。所以对于净零的承诺已经变成了世界的焦点。这个趋势是在过去五年当中悄然发生的。
另外在过去一年当中发生了一个趋势,现在越来越多人在讨论净零,净零并不是我们的终点,最重要的是在未来10年当中要加速减排的速度,这非常重要。
因为气候科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二氧化碳累计的排放量,所以我们关注并不是二氧化碳一年的排放量,而是关注它的总量。
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能够快速在未来10年当中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下降,这个非常关键。
昨天欧盟出版了自己的绿色文件,有这样一个口号,要在2030年能够实现碳减排,这是欧盟的承诺,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当中,到2030年快速的实现碳减排。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更加关注减排,首先人们知道净零是我们的目标,而且我们在2021年也会看到,人们会加速采取行动,我们需要采取坚定地行动来减排。
关于能源系统的变化,五年前当我加入bp的时候,氢能并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但是自此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氢能的讨论越来越多,氢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能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减排。
第三点,也是很希望看到的一个趋势,可以让电力系统减排。风能和太阳能可以为提供很多电能,能够为世界贡献60%-70%的电力需求,在未来20-30年当中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这是大家达成的一个共识,认为风能和太阳能的潜能很大,而五年前大家都没有这样的共识。所以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多的变化,5-6年当中变化非常巨大。
所以,当五年后再聚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个世界又完全不同了。
问:您刚才提到欧盟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提案,它将2030年的减排目标提升至55%,有人认为这个提案比较激进,对此您怎么看?此外,提案力提到,2026年要征收碳关税,您觉得这是不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戴思攀:我想很多人其实还没有完全理解碳的碳边境税收的调节机制,这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种新贸易保守主义。其实是要确保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碳价格比别国碳价都要低。
比如说钢铁行业,美国钢铁公司碳的价格很低,而欧盟的碳价格很高,现在已经超过50欧元/吨,这就意味着欧洲的钢铁厂商它们所交的税会很高,它们的成本会很高。
这样它们怎么跟美国钢厂竞争?因为美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碳的价格,或者说碳的价格很低,这就会使得欧盟的企业受到很大的伤害。
一方面欧盟所消费的钢铁产品很多都会从美国进口,而美国这些是属于高排放的钢铁产品。还有就是欧盟的钢铁厂工人可能就要失业,因为钢铁厂没有竞争力。
长远来说,甚至有更严重的后果,欧洲的那些钢铁厂可能都会搬到美国去,因为美国碳价格这么低。
所以,就欧盟来说,它的工作机会丧失了,钢铁厂都不复存在了,而且那些高排放的钢铁厂都搬到美国去了,如果真的要收这个碳关税,就是想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欧盟如果从别国进口钢铁产品,那些外国厂家所承担的碳税应该跟欧盟的厂家一样,这就是要实现碳的定价或者是碳税收的税率是一致,这才是公平的竞争。
这样欧盟才能够继续享用低碳排放的钢铁产品,这也就意味着欧洲钢铁工人的工作岗位可以保留。
所以它并不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而是要确保碳价格会发挥作用,不要出现不公平竞争的现象。
问:今年的油价已经回到2019年的水平,但今年油价攀升背后是全球货币超发和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所以是否意味着石油的真实供需被掩盖了?目前油价的涨势是否可持续?
戴思攀:价格产生大的影响,而且估计在未来半年、一年都会继续发挥影响,我也密切关注。
一个是石油需求在快速上升,现在有业界共识,就是在今年二季度到今年四季度之间,石油需求会上涨400万桶/天,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增幅,就意味着世界在快速的恢复、复苏。至于会维持多长时间,这方面有一些不确定性。
第二个趋势是欧佩克和其他相关国家组成所谓“欧佩克+”组织,它们现在的产量如何?就市场来说,它们是期待石油能够增产,但没想到产油国却拖延了增产的步伐。所以还得看在未来半年左右,欧佩克+国家的增产表现如何。
第三个趋势跟美国致密油或者是美国页岩油有关。美国页岩油是全球石油生产增长的发动机,它的贡献是巨大的。美国页岩油产量在去年下降,之后都维持在那个水平,没有再上升。
与此同时,这些页岩油企业融资方式发生了变化,股东现在给它们提出很紧迫的要求,希望能够获得股东的回报。
为此,这些美国页岩油公司都在想如何赚得利润、如何回报自己的股东,它们现在想的不是怎么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增长。
那么,油价到底能够涨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够使得美国页岩油大幅增加产量?在以往这个数字是50美元/桶,现在应该要再高一点才行,关键是看美国页岩油公司是否会增加产量。
问:中国碳交易市场今天正式开市,您如何评价碳排放交易在全球减排中的作用?
戴思攀:现在这个市场只覆盖电力行业,但这也是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一个重大的行业。
碳价现在是相对较低的,所以这个价格机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有效的发挥,但我认为中国正在发出一个很好的价格信号,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另外,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可以看到碳市场的价格信息,对于能源的构成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于电力行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电力行业当中有不同能源的竞争。
所以价格变化会导致这种发电能源构成的变化,整个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变化,中国现在开发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我觉得这教会如何去开发他们自己的碳市场。
问:中国已经郑重向世界做出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您认为中国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会有哪些好的建议?
戴思攀:中国碳中和的承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承诺。有两个原因,证明了它的重要性:首先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话,会对于整个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也能够帮助整个世界实现碳中和。所以中国这个承诺非常重要。
第二个原因,中国能够帮助其他国家减碳,因为中国这种减碳技术,比如说风能、太阳能、水电这些技术都可以在其他国家进行推广,中国在氢能方面的一些发展也可以用于其他国家,所以中国技术也可以产出溢出效应,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于中国的挑战,确实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中国煤炭使用比率还是比较高,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快速的减少对于煤炭的依赖。
有几个维度要考虑,第一个维度,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生产能源、发电,能够使得煤炭的使用大幅度下降。
另外就是煤炭对于中国经济也非常重要,它在中国一些省份是重要的就业来源,很多中国银行都投资于煤炭,所以在转型过程当中逐渐放弃煤炭使用,不仅对于能源产生影响,而且对整个经济会产生影响,在转型过程当中让失业的人能够得到帮助再就业。
所以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能源本身,也要关注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
来源:能源严究院 作者:严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