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强|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道小编  · 2021-03-17 10:03 · 阅读量 · 2014

摘要:总结能源转型路线,能源领域要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就需要摆脱对煤炭的依赖,跨越石油时代,控制天然气的消费,拥抱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电气化的未来。

编者按:2020年10月30日,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GDTP)2020年度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来自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四川、广东、湖北、浙江、山东、辽宁、海南、内蒙古等地的近150余名嘉宾参会。与会专家围绕着“聚焦十四五规划,展望碳中和未来”的主题,解读五中全会精神,研讨“十四五”规划中的碳目标设定、全国各区域深度减排的可能路径以及促进绿色发展的市场和政策手段。全天的研讨会吸引了近万人在线观看。本期编发的是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的演讲精华。

图片

全球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减排(NDC)方案对于实现温控2度和1.5度的要求差距是很大的。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给国内外带来很大震动和鼓舞。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超前的目标。“五中全会”发布的决议给出了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2060年的阶段性目标,将碳中和的目标和百年目标结合起来,对应对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利好消息

总结能源转型路线,能源领域要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就需要摆脱对煤炭的依赖,跨越石油时代,控制天然气的消费,拥抱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电气化的未来。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煤炭消费从实物量来讲,与2013年的数字还差1.2亿吨,从标煤来讲,基本相当。我认为2013年后的煤炭统计数据经过了多次调整,2013年以前的煤炭统计数据也需要调整,因为实物量和标煤量之间1.2亿吨的差距令人困惑。煤炭的碳排放差不多,没有超过2013年。
“十四五”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煤炭消费?2019年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18年增长了约2%,由于这几年放松了对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控制,这两类化石能源增长都很快。我认为按照规划目标,现在也要开始对这两个化石能源消费进行控制。 

煤控项目战略:深入重点行业和地方


第一是电力部门。电力占全部煤炭消费50%左右,因此首先要把煤炭消费降下来。如果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那么电力减碳的目标是实现不了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呼吁不要增加煤电,但存在很多阻力。
第二是煤化工部门。煤化工这几年发展非常快,远超想象。主要在煤炭基地省份,包括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的煤化工都在大量增长,2019年比2018年增长35%。钢铁、水泥等部门的煤炭消费量也在上涨。部门煤控还是要抓住单位能耗,其他很多因为经济需要而走高的指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下降而降低下来。所以现在主要是抓好单位煤耗、电耗、水耗、污染排放和碳排放。其中散煤是重点。“十三五”减少大约2亿吨散煤,争取“十四五”再减少2.5亿吨,到了2030年基本上解决散煤的问题,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能够大大改善。
第三要促进地方的能源转型。我们在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四个省开展试点,选取武汉、西安、淄博、临汾作为城市试点。“十四五”期间煤炭占一次能源占比应该降到50%以下,这是一个心理关口。如果不明显减少,2030年前要达到碳排放峰值有困难,而且希望排放量能在2025年左右达峰,这样才能确保国家承诺实现。虽然谈煤炭消费总量比占比指标更合适一些,但因为国家只能提出几个约束性目标,占比指标比较容易实施,目前来看“十四五”还会继续使用占比目标。我们认为各省煤炭占比目标都应该下降6-8个百分点。 

2025年石油消费达峰,助力1.5度目标


发达国家都经过从煤炭为主的时代到石油时代的过程,现在全世界也还处于石油时代。我认为中国有能力跨过石油时代,即意味着石油占比应保持在20%以下,且在2025年石油消费应该达峰。如果石油能够达峰,煤炭保持下降的趋势,2025年就可以达到碳排放的峰值。

在石油控制方面,要抓住以下重点:


第一,电气化在交通领域风起云涌,这种趋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交通电气化最强的国家。到2030年,各个城市的公交系统要实现电动化;到2035年,新售车辆50%是电动化汽车。国务院也表示从2021年起,新增的公务车、网约车等80%是电动车。全国目前出台了约束性指标,即双积分政策。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催生了对石油时代的抛弃,现在世界各国的石油公司纷纷转变发展方向,转向发展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中石油也开始参与可再生能源发展。
第二,我们要制定禁燃时间表,对石油控制不能太保守。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要从消费端和生产端控制塑料消费。
第四,现在非道路移动机械在油耗的占比达到10-15%,但是相应的污染排放标准和效率标准都还没有制定,未来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力量。 

天然气消费控制战略:重点行业潜力


一个是民用,也就是建筑节能,还有工业燃料、发电以及作为生产的原料,目前建筑和工业用天然气的发展非常快。我们现在要开始控制建筑的天然气用量,因为它最有可能被电力替代。
我们认为首先应瞄准城市燃气,其次是工业原料,第三是发电,最后是化工原料。作为原料,天然气化工比石化好很多。但是,尽管提倡消费天然气,我们依然要开展天然气增量控制,然后逐步把天然气降下来。

现在非道路移动源基建在油耗的占比达到10-15%,但是相应的排放标准和效率标准都还没有制定,未来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力量。
来源: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公众号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