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出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一揽子措施

碳道小编  · 2021-02-10 14:02 · 阅读量 · 3722

摘要: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绿色金融支持;“十四五”金融规划将对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系统性安排

news
       人民银行现在正在研究修订《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综合评价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业务的开展情况,适度扩大使用场景。图/视觉中国

  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下,人民银行在金融支持低碳发展方面已取得哪些进展,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克服哪些挑战?

  人民银行三位负责相关工作的司局领导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9日举行的吹风会上,就上述问题作出系统性介绍。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在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方面,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五大支柱。

  具体而言,在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方面,中欧绿色金融标准对照研究工作即将完成,为规范绿色金融业务、确保绿色金融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提供重要保障。

  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点面结合,通过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强化环境风险管理。

  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方面,截至2020年末,中国的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就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补充介绍,初步测算,每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的项目可节约标准煤5000万吨左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以上,支持环境改善效果显著。

  此外,中国 “自下而上”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基层实践。截至2020年末,六省(区)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2368.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5.1%;绿色债券余额1350.5亿元。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王信介绍,人民银行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是研究出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十四五”金融规划中就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系统性安排;及时调整和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体系,不断扩展考核结果应用场景;出台统一的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二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建立强制性、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三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发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有序发展碳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等碳金融产品工具。

  四是防范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机构开展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强化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审慎管理。

  彭立峰补充,在绿色信贷方面,一要强化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引导银行机构加大绿色信贷额度等内部资源倾斜。一些银行提出了绿色信贷规模与占比提升目标,甚至提出五年翻一番的目标。

  在完善外部政策激励方面,他介绍,要探索运用再贷款、财政贴息、担保机制、风险补偿等政策手段,增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如广州市对获得绿色贷款的企业给予贷款额1%的补贴,并对银行的绿色贷款损失给予20%的补偿。

  激励约束方面,对于银行开展绿色业务的情况是否会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王信表示,MPA考核暂时还没有涉及对银行绿色业务的考核,“现在是按季度对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评价结果用于央行内部评级。”人民银行现在正在研究修订《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综合评价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业务的开展情况,适度扩大使用场景。例如,将来创设货币政策支持工具时,可将业绩评价结果作为依据之一。

  2020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王信称,该文件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后,预计2021年可印发。

  加强国际合作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之一。对此,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艾明介绍,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德国央行等8家央行和监管机构于2017年12月共同发起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目前成员扩展至83家,已成为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研究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还与欧方共同发起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国际趋同。目前,人民银行正在与欧方牵头研究中欧绿色金融分类标准的异同,拟在今年推出中欧绿色金融共同标准。

  2017年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鼓励两国的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合作建立了工作组,到目前为止中方已有15家机构包括观察员加入试点。

  以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金融能否与对外开放结合?王信表示,“我个人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扩大,都可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因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绿色金融支持。如果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在广泛吸收国外投资和投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的重要性也会进一步凸显。
来源:财新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