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断裂引发洪灾 印度北部26人遇难逾百人失踪
碳道小编 · 2021-02-10 06:02 · 阅读量 · 2856
摘要:气候专家指出,这起发生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断裂事件,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气候专家指出,这起发生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断裂事件,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但也有观察者认为,印度北部易受到冰川断裂触发的洪灾侵袭,与印度政府在生态脆弱地区大兴水利工程建设的做法分不开。
据印度警方2月7日消息,在印度北部的北阿肯德邦,此次冰川断裂引发的洪水已导致当地13个村庄的共约2500人受灾。目前,警方已找到26具遗体,尚有171人失踪。其中有37名工人被困在此次受灾的塔普万水电站的施工隧道内,仍在等待营救。
2月7日上午洪水袭来时,当地一座小型水电站——希干加水电站(13.2兆瓦)的水坝被完全冲走,而当时有35人正在该电站工作,据悉有约29人至30人失踪。
顺势而下的洪水紧接着对另一个正在建设的项目——由印度政府通过印度最大电力公司NTPC国有控股的塔普万水电站(520兆瓦)的大坝造成了巨大破坏。该水电站有两条施工隧道,据悉至今仍有37名工人被困于其中一条隧道中。
现阶段,救援工作的重点在于营救被困在施工隧道内的工人。
综合北阿肯德邦警方和当地新闻信息局的消息,救援人员在2月7日事发当天,就从塔普万水电站的一条较小隧道内救出了16人。另一条较长的隧道中则满是碎石,其中被困37名工人,由于隧道中布满巨大碎石,救援进展缓慢。不过,在2月8日,救援队已初步清理了隧道口,在这条2.5公里长的隧道中成功开通了前150米。
北阿肯德邦首席部长拉瓦特(Trivendra Singh Rawat)在洪灾发生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该邦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预计“生命和基础设施都遭受了重大损失”。他还宣布为遇难者家属每人支付4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5万元)的赔偿金。
印度总理莫迪则在灾难发生后于推特上称,“我一直在监测北阿肯德邦的不幸情况。印度与北阿肯德邦站在一起,全国为那里的每个人的安全祈祷。我一直在不断地与高级官员交谈,不断获取国家灾害应对部队(NDRF)部署、救援工作和救灾行动的最新情况。”
在地方赔偿的基础上,莫迪还另外宣布为每位遇难者发放20万卢比赔偿金,并向每位重伤者发放5万卢比的救济。
在2月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注意到印度北部地区发生洪灾。中方向遇难者表示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慰问,希望失踪人员早日获救。
这场突如其来、造成严重后果的的洪灾,并不是发生在汛期,其具体原因目前仍然在调查当中。由印度科技部喜马拉雅地质研究所专家及政府官员组成的两个调查小组已赶赴此次断裂的南达德维冰川,调查洪灾的源头。
实际上,这场洪灾并非毫无预警。这也不是北阿肯德邦首次经历类似由冰川断裂引发的洪灾。
2013年,北阿肯德邦就曾遭遇一次冰川湖溃决而引发的洪水,当时有近6000人在灾害中丧生,当地人将事件称为“喜马拉雅海啸”。
国际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曾在2019年6月发表一项持续了40年,横跨印度、中国、尼泊尔和不丹四国的卫星观测研究,该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是上世纪的两倍,每年损失近半米的冰层。该研究的主要作者Maurer表示,喜马拉雅冰山可能已在过去40年间损失了四分之一的质量。
上述研究还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喜马拉雅冰川的罪魁祸首。从2000年到2016年,全球各地平均温度比1975年至2000年的温度高出1摄氏度。
目前,专家普遍认为,此次北阿肯德邦遭受洪灾是一次气候事件,无论具体诱因如何,冰川断裂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印度商学院(ISB)巴蒂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普拉卡什(Ankal Prakash)说:“我们看到的初步证据显示,洪灾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衰退和融化引起的。”
喜马拉雅地区因生态敏感而极易发生山洪和山体滑坡。在全球气温上升的影响下,喜马拉雅冰川开始融化,部分大冰川中间形成湖泊,当边缘冰川破裂时,冰川湖中的水便倾泻而出,造成洪水爆发。
印度理工学院冰川学和水文学助理教授Mohd Farooq Azam则指出,卫星和谷歌地图上都没有显示该地区附近有冰川湖,因此可能是冰川内部的“水袋(water pocket)”破裂而导致洪灾。虽然需要进一步的天气报告和数据来确认具体诱因,但鉴于冰的热力曲线已由正常的-6至-20摄氏度上升到目前的-2度,因此毫无疑问背后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但除了气候变化这一元凶之外,也有观察者指出,北阿肯德邦河流沿岸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道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也是导致此次生态灾难的原因之一。
印度前水利部长巴蒂(Uma Bharti)就在事件发生后的当晚批评印度政府不应在此次受灾地区兴建水电站:“我担任部长时曾提出,喜马拉雅山脉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方,水电项目不应建在这里。”
印度绿色和平组织高级气候和能源活动家Avinash Chanchal也认为,冰川附近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洪灾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一事件的确切原因尚待查明,需要进行诚实的调查,但很明显在生态敏感的喜马拉雅地区,越来越多的人类干预正在使该地区更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他还强调:“应该避免在脆弱的生态敏感区进行重型建筑工程。”
普拉卡什则认为,这些生态脆弱的偏远地区,也是印度最贫困且亟待发展的地区。因此,讨论的重点应是建设什么样的发展项目,并评估这些项目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网站上一份关于希干加水电站建设规划的文件显示,该水电站在建设前,没有经过印度政府环保部的评估。
根据印度法律,这些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排放总量的小型水电站(25000千瓦以下)不需要通过环评获得环保部许可。为落实减排要求,印度政府正在4000个场址建设或规划类似的小型水电站。但有专家提出,即使是小型水电站,其累积的负面环境影响甚至可以超过大型水电站造成的生态破坏。■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