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neas Glover:中国正建立起ESG发展所需的关键制度和监管框架
碳道小编 · 2020-11-09 09:11 · 阅读量 · 905
摘要:疫情爆发后,经济活动放缓,各国城市空气污染普遍改善,在中国这一变化尤为明显,这也让人们愈发关注医疗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为空气污染付出的代价。
01
您对于未来12个月ESG在中国的发展有哪些总体预期?
诚然,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在中国的发展起点较低,但其增长前景令人鼓舞。一项行业调查显示,有一半的中国投资机构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将ESG策略纳入投资决策之中。我们认为,除了具备与全球ESG投资增长相同的驱动因素,中国还经拥有ESG发展所需的关键制度和监管要素。
02
ESG在中国的发展动力有哪些?
我们对ESG投资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随着企业和证券监管机构、交易所、上市公司逐步建立相关制度、明确ESG报告义务,ESG发展所需的基本制度体系已经形成。这些驱动因素包括监管和政策支持、报告要求和企业治理标准的提升、最佳实践指引的发布、ESG基金和指数的推出、ESG投资分析的出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公众观念的转变。
03
哪些板块能为ESG投资者提供最佳机会?
政府的大力扶持、旺盛的需求、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电池价格和购置成本的持续下降将推动中国电动汽车(EV)销售的持续增长。这一出行领域变革的形成和加速将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引发联动。疫情过后,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将更加牢固,其在电动车相关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将为出色的设计提供保障,由此刺激价值链上的各个板块,带动原材料、电池制造、汽车制造、充电桩基础设施以及电池回收等环节的共同发展。
04
疫情对中国的可持续投资有何影响?
现在还无法判断对中国的具体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全球来看,面对疫情冲击,不论是以基金业绩还是以资金流入指标衡量,ESG投资的表现都更为出色。良好的表现源于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疫情是促成ESG后进与先进企业之间业绩分化的一道催化剂。
05
面对疫情冲击,这一出色表现背后的根本动因有哪些?
首先,面对不断变化的ESG趋势,相关体系、目标和操作实践发展完善的公司,其业务系统在动荡和危机中通常能展现出更加良好的应变弹性。
其次,通过ESG可以深入了解管理团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公司的适应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第三,透过ESG可以看出业务模式对于结构性变革的敞口,通常会偏重防御性更强的板块。经济发生动荡时,随着政府调整政策,一些酝酿已久的趋势会陡然显现,围绕颠覆性ESG主题的投资会明显加速。
第四,与监管机构、社区、供应商或员工等利益相关群体发展和谐关系可帮助企业逐步积累无形的社会或人脉资本。一旦爆发危机,这些长期积累建立的关系和人脉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06
能否谈谈疫情在环境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对ESG投资的促进作用?
如今各国政府都认识到绿色刺激计划对经济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将财政复苏这一近期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需求统一起来。据瑞信估算,中国已公布的“绿色”刺激计划规模接近1950亿美元,重点包括加速发展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已经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推动氢气炼钢和碳捕获等新兴领域技术创新,以及在广阔领域加速化石燃料的替代。市场或许低估了这一投资规模,在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原本长期受益于结构性趋势的几大领域将迎来加速发展。
此外,疫情爆发后,经济活动放缓,各国城市空气污染普遍改善,在中国这一变化尤为明显,这也让人们愈发关注医疗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为空气污染付出的代价。虽然有关减少污染的呼声早在疫情爆发前便已存在,但疫情加速了这一转变,让公众和决策机构有机会亲眼目睹,令行禁止之下污染减少的速度能有多快。鉴于污染问题关乎国民健康,政府或许能将财政复苏与更加积极有为的国民健康政策统一起来,例如考虑实施燃料效率标准。
来源:瑞信CreditSui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