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北极圈现罕见高温!疫情下各国该如何应对气候变暖?

碳道小编 · 2020-06-29 09:06 · 阅读量 · 782

摘要:气候行动仍是未来十年的关键,不仅在于强化气候韧性基础建设的投资与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同时可创造就业并强化经济与环境的韧性。

气候行动仍是未来十年的关键,不仅在于强化气候韧性基础建设的投资与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同时可创造就业并强化经济与环境的韧性。

对于南半球而言,还没进入严格意义的盛夏,但6月多地的气温已刷新纪录。今夏,又将是个高温季吗?

6月,南半球的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地的最高气温先后刷新纪录。根据欧洲气候监测网络的数据,过去五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过去十年也是如此。而今年跻身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也被认为是“大概率事件”。

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依旧处于波动中,这就使得今年南半球各国在面对又一个气温可能创新高的夏季之际,还必须谨防新冠疫情。

麦肯锡在6月中旬出版的《应对气候变化》最新报告中提到,未来十年将是检验各国是否履行各自的气候变化承诺,以及如何应对病毒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双重挑战的关键时期。“后疫情时代,各国纷纷开启了衰退之后的艰难复苏。但是,气候变化以及由其引发的有形风险切实存在。各国应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以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不利影响。”报告写道。

北极圈现高温

据俄媒报道,6月20日,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Verkhoyansk)地区测得38摄氏度的高温,打破了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纪录。通常,在冬季,维尔霍扬斯克的最低气温徘徊在零下50~零下60摄氏度,因此,6月气温能飙升至如此高的温度,着实有些让人吃惊。

俄媒报道显示,维尔霍扬斯克6月最高温度的平均值在20摄氏度左右。而今年的温度相比往年,要高出了整整18摄氏度,而且这还是在没有步入盛夏的6月。此前,当地录得的最高温纪录为37.2摄氏度,在20日被记录到38摄氏度的高温后,21日总体上没有大幅降温迹象,依旧录得35.2摄氏度的高温。

6月以来,西伯利亚地区多地也出现了单日30摄氏度高温的纪录。即便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也已在6月20日这周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浪。而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对莫斯科来说,是140年来最温暖的冬天。莫斯科气象局网站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的这个冬季莫斯科的平均气温为0摄氏度,不仅比往年同期气温的正常水平高了7.7摄氏度,下雪也成了不多见的现象。以往,积雪是莫斯科冬季的标配。根据俄罗斯气象部门此前发布,2019年也是俄罗斯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在日本,6月的第一周就有多地出现了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其中,九州地区已再6月9日出现了今年第一次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日本气象厅已预计2020年夏季气温将持平或高于常年。而日本医师学会也不断呼吁民众,在谨防疫情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出现在高温天中暑的情况。

大洋彼岸的英国也已遭遇了今年迄今为止最热的一天。英国气象局资料显示,伦敦西部希斯罗机场25日测到气温飙升至摄氏33.3度;24日气温则是32.6度,导致了大批民众不顾疫情奔赴海边度假。英国海滨小镇多塞特郡(Dorset)地区的助理警察局长德瑞亚(Sam de Reya)表示,“我们显然仍处于公共卫生危机之中,如此多的人涌向海滩,将会进一步给紧急服务资源增加压力。”

应对气候变化要这么做

一年又一年的创纪录高温、暖冬等异常气候,警示着国际社会:气候变化越来越不容忽视。

虽然当前国际社会所有的焦点都集中于如何重振旗鼓,但麦肯锡指出,气候行动仍是未来十年的关键,不仅在于强化气候韧性基础建设的投资与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同时可创造就业并强化经济与环境的韧性。而“零利率”的时代下也是低碳投资进场的绝佳时机。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亨德森(Kimberly Henders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持续时间与破坏力可能将远远超过此次疫情。我们对疫情的应对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在全球市场正逐渐从供需双重冲击中恢复的特殊时期,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增强韧性,应当且必须成为提振经济、保障民生的有机组成部分。”

麦肯锡认为,疫情期间,有助于支持、推进气候行动的因素很多,比如因居家、远程办公等减少的运输通勤需求与排放量。再者,也让气候风险的经济成本越明显并可观,如促使私部门转型的诱因、增加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科学的重视,以及提升政府采取预防、国际合作的行动意愿。

当然,麦肯锡也指出有不少阻碍其气候行动的因素,比如经济衰退压力恐让政府与民众忽略气候行动的优先顺位、投资者恐延缓其低碳的投资决定、国际间的零和博弈等。

对于政府而言,麦肯锡认为,应采取培养气候风险模拟与评估经济冲击的能力、支援立即的低碳转型投资、重新思考加速气候变化危害的补贴体制、迈向可持续所需的国际合作。

比如,麦肯锡认为,为应对气候挑战,中国可通过3个路径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第一,开发、普及、输出低排放解决方案。随着世界转向低碳经济,相关出口和技术需求可能会急剧增加,包括电解器、可持续航空燃料、替代蛋白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等。随着低碳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不应止步于制造,还应支持全球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开发。第二,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中国有条件重点发展跨境绿色项目,投资绿色金融,为海外用户提供金融和技术支持,并鼓励其他国家思考自身基础设施对气候的影响。第三,为促进国际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就企业而言,麦肯锡认为,有两项优先行动,首先对自身高碳经济活动进行体检,具体落实汰除高碳资产的时程;其次,借由系统性、跨循环的视角审视如何强化产业韧性,包含在地化生产、数字化革新等。

就在6月24日,硅谷科技巨头之一的亚马逊承诺将投资20亿美元建立“气候承诺基金”,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加大力度减少自身和其他公司的碳足迹。这是硅谷科技巨头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承诺。据悉,新基金将投资于多个行业的公司,包括运输和物流、能源生产、存储和利用、制造和材料、循环经济、粮食和农业。

就在上周,以永旺、理光、富士通为代表的144家日本企业在与日本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会面时强调,希望政府能在后疫情时代加快向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的转型。


来源:第一财经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