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兴安:以金融科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

碳道小编 · 2019-07-18 13:07 · 阅读量 · 1250

摘要:国家对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高度重视,今年的两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再次强调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态度,并表示生态环境部在积极推动建立全国碳市场。

本期嘉宾 葛兴安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金融顾问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公共政策管理硕士)和南京大学(法学学士)。拥有十余年气候变化和碳交易领域经验,深度参与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筹备和设计工作。受邀加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融标准工作组”,完成G20峰会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关于绿色私募基金的研究工作,牵头深圳绿金委代表深圳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组建的“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

Q&A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自2017年宣布启动以来,一直在积极推进中。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进一步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全国碳市场正式全面启动后,深圳试点将扮演什么角色,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答| 2013年6月18日,深圳在七个试点省市之中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至今已平稳运行超过五个履约周期。在试点期间,虽然在七个试点中配额规模最小,深圳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活跃程度却最高,流动性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并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国家对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高度重视,今年的两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再次强调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态度,并表示生态环境部在积极推动建立全国碳市场。在地方层面,深圳将深化试点碳市场,继续扮演为实现地方温室气体总量控制目标发挥作用,在主管部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污染物控制和节能减排协同治理的新模式,更好发挥碳市场的市场调节机制,实现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统筹融合、协同增效,以及为地方培育发展新业态(碳管理服务产业)提供机遇的重要角色;在促进企业发展层面,深圳市场为其他行业企业进入全国碳市场提供经验与准备,为地方企业低碳发展转型提供倒逼机制,为地方企业低碳发展提供投融资渠道。


在全国碳市场即将启动的背景下,深圳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深圳是一座低能耗的绿色科技城市,重工业占比低,目前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主的碳排放市场总量在全国七个试点中体量最小。二、深圳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和企业数量少。但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深圳市场是一个与全国碳市场的差异化非常明显的市场,深圳的企业普遍呈现出低能耗,高产出的特点。深圳市场将打“区域特色牌”,一方面充分发挥在法律体系、市场要素设计、参与主体能力建设、碳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积累的丰富宝贵的经验,与全国碳市场并行接轨,另一方面将管控重点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建筑、交通以及市民生活等排放量更大的领域。


Q&A

金融科技正在对金融行业及绿色可持续发展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展迅猛,在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深圳开展金融科技试点。对于如何应用金融科技促进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您有何见解?

答| 深圳作为全国金融科技创新模式的先行者,无论是金融科技企业数量、金融科技渗透程度,还是当地政府对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圳都是全国领先。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深圳发展绿色金融,特色就是如何在金融机构聚集的核心区,运用金融科技的手段促进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发展。


根据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的核算,2017年我国绿色金融新增资金需求为2.186万亿元,但2017年我国新增绿色信贷余额仅为0.94万亿元,而绿色信贷占绿色金融余额总额度的90%以上,年度资金缺口高达1万亿元以上。导致绿色金融需求和供给不匹配的原因主要是: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运行的商业逻辑没有变,金融机构对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模型没有变。金融科技实现了增信用、提效率、降成本、控风险,是构建绿色金融供需连接的桥梁,能增强对企业运营风险及产业风险的把控,将对金融机构风险评估和决策模型进行革新。深圳将引入金融科技手段,构建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模式,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Q&A

2017年6月,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深圳绿金委”)宣告成立。您出任深圳绿金委秘书长,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安排。深圳绿金委将在推动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以及服务于“一带一路”绿色化战略上发挥怎样的作用?您对今后工作有什么具体计划安排?

答| 深圳绿金委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搭建政策研究与市场沟通的平台,有效协调深圳业界、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深圳绿色金融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结合深圳经济产业特点,提出了深圳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七个一”工程,旨在填补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空白的同时,打造深圳绿色金融新实力。推动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支持福田区申请国家第二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协助人民银行深圳中支开展绿票通业务服务中小企业绿色业务,组织绿色金融银企对接会服务绿色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深圳绿金委积极联合香港等境外伙伴,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生态、绿色、可持续等理念,探讨共同从事绿色金融研究、绿色投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宣传绿色投资理念、强化能力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政策落地,将成功、可复制的经验辐射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范围,支持国家“一带一路”绿色战略,让金融在经济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深圳绿金委今后的具体工作计划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 深化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深度融合;

  • 扎实推进,深化深圳绿色金融政策宣传和落实工作;

  • 以深圳绿金委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FC4S)共建的“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验室”为载体,全力探索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模式与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 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

  • 创新突破,激发绿色金融发展新引擎,包括协助深圳金融核心区打造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协助和支撑前海绿色金融创新与实践,推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打造绿色金融发展创新模式,加大深圳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 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的创始成员单位,致力于参与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并积极参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绿色金融进展报告、绿色金融术语等工作,同时参与ISO/TC322可持续金融术语和UNDP SDG可持续债券标准的研究工作。

Q&A

构建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的三项核心工作之一。我们知道您在牵头负责绿色基金的标准研究。您认为,中国绿色基金,特别是绿色私募基金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存在哪些挑战?

答| 由于绿色行业存在投资期限长、投资风险相对较高等特点,同时伴随绿色领域资金需求不断扩大,仅依靠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无法有效满足绿色资金缺口,发展绿色基金是必然要求。


绿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以下三个特点:

  • 融资期限较长,可以为绿色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 部分基金类型凭借其专业资源整合能力,可以为投资对象提供商业资源和管理支持,帮助被投企业快速成长;

  • 关注企业未来长期受益,可以为短期无法盈利但长期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绿色基金尤其是绿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专业化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同时与“绿色”资产共同成长,并为投资者参与绿色发展、共享绿色经济发展成果提供渠道。


而绿色基金面临的挑战包括目前在国内外缺乏相应的评估和认证标准,以及投资标的的绿色程度与收益风险的平衡。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由深圳绿金委牵头,在央行研究局和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支持下,深圳排放权交易所、青云创投、青域资本、古莲资本共同参与的“中国绿色基金标准”研究于今年5月完成项目成果——《绿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标准核心准则(讨论稿)》、《关于<绿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标准核心准则的起草说明>(讨论稿)》。我在今年3月代表中国参加ISO可持续金融标准委员会(TC322)第一次会议,汇报了该项工作进展,引起与会方的巨大反响。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套规范、标准的绿色基金评估和认证标准体系,引导国家和社会相关政策有针对性扶持激励绿色基金的发展,为投资者参与绿色发展、共享绿色经济发展成果提供渠道,提高绿色基金对绿色产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Q&A

作为碳市场及绿色金融的领军人物,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倡导和践行绿色低碳的?

答| 我是“生命在于运动”这一信条的信奉者,所以除了跑步以外,我经常参加各种运动,包括行走、健身、徒步等。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步行的距离我坚持不开车。深圳是一座气候比较炎热的城市,非工作场合我选择运动装,减少对空调低温设定的需求。资源回收再利用是我比较注重的小行动,包括旧衣服、旧电器、塑料制品等都尽量投入回收装置再利用。我还积极和同事一起参与包括深圳磨坊百公里、与盐田区人民政府、阿拉善生态基金会等机构开展合作的“低碳我行”、“绿色行走,公益长征”等等活动,通过公益行走宣传、走进校园宣传等活动形式,增强全民低碳意识,推动公众低碳行为的培养,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关注低碳领域及碳交易市场。

来源:保尔森基金会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