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珏:“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低碳能源合作

碳道小编 · 2019-02-15 07:02 · 阅读量 · 1770

摘要:中国每年对国内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是美国国内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两倍,中国对境外可再生能源投资320亿美元,高于所有国家

中国提出的减碳排放量的目标是:2020年和2030年将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水平下降45%和6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能源“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占到15%以上,天然气比重提高到10%,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8%以下。根据BP统计,2017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为13.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6.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60.4%,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按此速度,从2018到2020年这三年时间中,非化石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占比目标都可完成,但天然气消费占比目标的实现需加快步伐。


中国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并不丰富,[1]需进口满足需求缺口。根据BP统计,2017年中国天然气储量5.5万亿立方米,为世界天然气储量的2.8%,储存比36.7。该年天然气生产1492亿立方米,消费2404亿立方米,缺口912亿立方米。2017年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39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4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进口52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67亿立方米。[2]从图1可见,近十年中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由此也导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上升。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部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石油约68%,天然气39%。[3]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此外也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缅甸;液化天然气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美国等众多国家,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源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年的合作项目涉及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技术研发、炼油厂或矿山的投资等多个方面。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的数据,截至2018年5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40多个重大能源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其中电力投资超过1700亿美元,油气等领域投资超过900亿美元。此外,中国还参与沿线25个国家的煤电项目,总装机超过25万兆瓦。[4]这些项目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解决了电力不足、技术落后、能耗低效等问题,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好处。中国也通过与一些国家的能源合作,投资当地油气田的开发,进口所需要的能源。能源的国际合作带来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的显著增长和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

如图2所示,从2012年至2017年中国油气进口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这一期间无论石油还是天然气进口量都在不断增加。第二,石油进口来源地出现多元化。早先石油进口来源地局限于少部分地区的结构被改变,来自中东、非洲、欧亚地区的石油进口比重有所下降,中南美洲、北美、欧洲比重上升。第三,天然气进口增加或扩大部分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这一时期欧亚地区(主要是土库曼斯坦)通过管道对华出口天然气数量不断增多,但亚太地区(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对华液化天然气供应的迅速增加,中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天然气数量迅速超过从欧亚地区进口的数量。[5]

具体说,从石油(原油和石油产品合计)看,2012—2017年中国进口石油从3.5亿吨增加到5.1亿吨,增长43.0%。其中,来自中东、非洲、欧亚(中亚独联体国家)、中南美洲、北美(主要来自美国)、欧洲的石油增长10.9%至1510%不等。从天然气看,2012—2017年中国天然气进口从414亿立方米增加到920亿立方米,增长122.2%。其中,从亚太、欧亚、中东天然气进口增长37.7%—282.1%不等。

应该看到,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虽然天然气属清洁能源),随着不断开采,终会耗尽。而随着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资源的出口也会逐渐减少,为此能源合作需要拓展到新能源领域。虽然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还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中国在清洁能源的发展上已是引领者,在光伏生产和装机、风电装机、核电在建数量、能效改善、以及电动汽车保有量方面,均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2017年初,中国宣布到2020年投入360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取消85座火电厂的修建计划。世界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沿线国家低碳能源的国际合作潜力实际上很大。

目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内容已经涉及到低碳能源的合作。从已有的部分合作及成果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巴基斯坦、乌克兰俄罗斯、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帮助当地建设水电站、太阳能电站、风电站,投资页岩气开发,进行核能技术合作等。(见表1)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网站报道,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也在积极地开拓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等市场。根据报道。[6]中国每年对国内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是美国国内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两倍,中国对境外可再生能源投资320亿美元,高于所有国家。显然,中国与沿线国移家在低碳能源领域合作潜力无限。在此,本文对“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和对外援助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拓展国际能源合作伙伴。不仅注重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的国际能源合作项目,也应注重与资源匮乏国家开展新能源合作,由此扩大中国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帮助当地解决能源不足问题,并带动中国新能源设施和产品的出口。

第二、拓宽国际合作内容。将国际能源合作扩展到产业合作、科技合作、教育合作等多个相关领域。能源合作包括合作投资开发或建设油气田、矿山,建筑水电站、发电站、核电站;与能源相关的产业合作包括新能源汽车开发、新能源电池开发、新能源设备或零部件制造、电气化道路设施建设、新能源发电并网、旧电网改造合作等诸多领域;能源领域的科技合作包括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合作;教育合作包括对能源企业人员培训、派遣人员到合作企业实习、出国留学等。通过多渠道合作,推进能源领域的技术交流,促进企业国际化进程,以及企业品牌重塑。

第三,深化对外援助内涵。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助的内容不应只强调资金投入,还应重视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理念的输入。通过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帮助那些传统能源资源匮乏国家建立起太阳能、风能、核能或水能发电站;通过人员的培训和发展理念的输入,帮助当地人掌握管理新能源设置的能力;通过当地项目的建成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拉动援助国与被援助国贸易规模,比如中国新能源设备、产品的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产品或其他物产的进口。

第四,开展与沿线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的能源技术合作或新能源汽车合作。“一带一路”指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众多,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但也有发达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国家。这些国家技术较为发达,但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希望在中国市场生产和销售产品。为此,中方可以通过合资的形式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同样,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些技术国际领先或较为领先,可以通过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的合作,扩大市场规模。比如,2018年中国吉利汽车公司已经与马来西亚宝腾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吉利投入资金、技术和产品,通过占股一半,宝腾占股一半的方式合作生产,帮助宝腾公司提升在本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利用宝腾公司已有的销售渠道,拓展国际市场。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值得推广。

注释:

[1]这里指常规天然气资源,而就页岩气资源看中国十分丰富,但目前开采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很大。

[2]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

[3]《称扩大进口可优化中国能源结构 实现互惠共赢》,国家能源网,2018年5月21日。

[4]景春梅:《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件国际能源合作平台》,《中国能源报》2018年5月28日。

[5]值得注意的是,从2014年开始缅甸向中国输出管道天然气。2004年中方向缅甸提出建设中缅油气管道,这条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将油气输送到中国的油气管道不仅具有战略意义,也具有经济意义。经过两国六年的谈判,2010年该项目开工建设。根据中缅两国协议,按照缅甸需求和消化能力,缅甸可分输总输气量中20%。截至2018年3月底,中缅天然气管道下截天然气约24亿立方米,这些天然气主要输往缅甸三个发电站,为缓解该国电力紧张局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6]姜克隽、乔纳森·韦策尔:《中国的再生能源革命》,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2017年8月21日。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林珏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