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真正让地球和人类不流浪

碳道小编 · 2019-02-14 07:02 · 阅读量 · 3587

摘要:所以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来都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只有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才能够真正让地球不再“流浪”、人类不再“流浪”。

春节档电影票房大战中,《流浪地球》的口碑炸裂,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这部影片是根据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改编,讲述了太阳濒临死亡,即将进入红巨星的膨胀阶段,地球将被膨胀的太阳大气所淹没。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类联合政府做出了一项决定,将地球作为一个庞大的飞船驶离现有轨道,驶向距离我们4.2光年的比邻星。


尽管电影科幻色彩浓厚,但其中也涉及不少天文科学知识!



01

我们能让地球停止转动吗?


在电影中,“流浪地球计划”中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让地球停止转动。

 

从网络上搜索可以查询到,地球的转动能是2.24E29焦耳,这个能量非常的巨大。历史上曾经实验过的释放能量最强的大伊万氢弹,释放的能量差不多是5000万TNT当量,或是2.1E17焦耳,然而相比较地球的转动能量,还是小巫见大巫,大约相当于1万亿(1E12)个大伊万的氢弹同时爆炸。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了重核聚变能力的话,产生能量的能力将极大提高。按照电影所说,每个行星发动机通过重核聚变能够产生150万亿吨的推力,而现在的航天飞机的推力大约在2000万牛顿,也就是未来的推力大约是现在推力的100亿倍。


 

让我们来利用这个推力估算一下应用到地球质量上,计算得出的加速度是0.000000025米/秒2。而赤道附近的转动速度大约是每秒460米。对于一个发动机而言,如果能够持续不断的产生反推力,那么也需要大约600年才能够让地球停止。这个难度可是非常高,对于地球人类来说,几乎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


02

停止转动,地球会发生什么?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苟利军撰文指出,当地球停止转动,那么目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大陆都会被海洋所淹没。因为离心力的缘故,作为液态的海洋会朝向赤道附近聚集,一旦地球停止转动,这些水会向两极流动,从而造成大陆被淹没。

 

同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全球地震或者海啸。城市很难保持完整,不仅在地面上修建的那些行星发动机很难存在,且居住在地下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没有了转动,所以地球将会有固定的一面朝向太阳,另外一面将一直处于黑夜当中,就仿佛我们在南北极所经历的极昼或极夜那样。尽管有地球大气的存在,但是远离太阳的一面,还是会因为长期得不到太阳的照射,而导致温度变低,不适合生命的存在。

 

如果地球自转停止,地球磁场有可能会突然消失。没有了磁场,太阳风能够不受任何阻碍,长驱直入进入地球大气,地球大气有可能逐渐损失掉。


 

在电影中,展现了一个被冰雪封冻但保存完整的世界。但如果我们能够让地球逐渐停止转动,那么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地球已经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建筑早已经在地壳的变化过程中不复存在,完全不是电影当中所展现的那样。


03

“引力弹弓”是怎么回事儿?


影片中,地球为了逃离太阳系,设定了一个飞往木星的冒险轨道,差点毁掉地球。这种冒险的原因是为了利用木星给地球加速。这种加速的方式俗称引力弹弓(gravitational slingshot)或者叫引力助推(gravity assist)。

 

引力弹弓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航天技术,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类第一次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发生在1959年,当时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从月球南极后方飞过,借助月球的引力绕到月球背面并拍摄了人类第一幅月球背面的图像。这次的引力助推不但改变了探测器的飞行轨道平面,也增加了速度。

 

1977年,NASA著名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发射升空,分别装载着人类信息的金唱片飞往宇宙深处。这两枚探测器就充分利用过引力弹弓效应,旅行者1号在飞掠木星和土星时,利用了这两颗大行星进行了加速,然后才达到了太阳的逃逸速度。


 

不可否认,当人类面临危机时,将地球作为一个飞船飘走,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富有想象的想法。正如科学家所言,尽管这部电影当中包含了许多不科学的想象,我们依旧要为之鼓掌。


作为一部商业影片,自然展现科幻工业元素是重点,但享受影片之余,影片《流浪地球》或许也能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三点启示。


01

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终极追求


对于人类来说,如果没有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任何星球都不能称为家园。影片中,人类之所以要带着地球“流浪”,与其说是太阳老化将要吞噬地球,不如说是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人类亟需带着不美丽不宜居的地球找到一个合适的星系重建生存所需的生态环境。太阳老化绝不是让人类失去适宜生存环境的唯一因素,人类肆意的污染和破坏,也可以让脆弱的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崩溃,先不管移居其他星球或带地球“流浪”是否可行,仅仅放任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恐怕就足以使人类还未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时候就已经消亡了。


影片里说得好,“我原来以为家就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珍惜地球,建设好保护好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恐怕是当下的我们不需要“莫斯电脑”计算也可以得出来的唯一选择。

 

02

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需要代代人的持续努力


影片中,人类将用2500年,100代人的时间逃离太阳系,才能到达比邻星,展现了中华民族追求的愚公移山和铁杵磨针的坚韧精神,只要方向正确,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到达光明的彼岸。同样,生态环境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需要漫长的过程,保护好生态环境更需要代代人的持续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还面临思想认识上的摇摆性、污染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工作进展的不平衡性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这代人要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坚决当好保护生态环境的铁军,为守护好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作出最大努力。



03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影片中,不管是宇航员刘培强,还是儿子刘启,以及地球上各地的救援队,每一个人都在为拯救地球而努力,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甚至记住了一个名词“饱和式救援”——人人都是参与者。一样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所有人同呼吸共命运,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做旁观者、局外人。


所以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来都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只有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才能够真正让地球不再“流浪”、人类不再“流浪”。


幕后花絮


据《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说,他相当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利用电厂工作的时间写的。


刘慈欣在接受采访中提到:“发电厂不存在了,关掉了。”据报道,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娘子关电厂自关停后,娘子关镇走起了生态路线,全镇开展了旅游乡村环境整治,并计划用五到七年时间,建成包括“生态湿地﹢旅游”在内的八大“特色产业﹢旅游”区。与电厂紧邻的城西村将打造包括水上乐园﹑垂钓中心和湿地文化广场在内的湿地公园。


电厂走,绿水还,刘慈欣大神如今可以全职写作了~



来源:中国环境报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