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教授周剑:京张地区将试点衔接绿电交易和碳交易
碳道小编 · 2018-12-20 15:12 · 阅读量 · 1086
摘要:据悉,清华大学最近在承担冬奥低碳方案研究,其中之一就是考虑如何把绿电交易跟碳交易进行衔接,在京张地区通过跨区域的绿电交易制度和碳定价制度,来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12月2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能源基金会、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新环境下的国家碳市场:回顾与展望”媒体研讨会召开。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周剑在主题发言中称,碳市场是一个减排政策,同时碳市场也是通过主管部门所创造出来的市场,不是一个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市场。
周剑表示,七个碳交易试点市场,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年度交易量在逐渐放大,成交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履约窗口时间段,会进一步向各个月前移。从市场的行为来看,企业也开始对碳市场接受,并且积极进行碳管理。
各方,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对于碳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莫过于碳定价。周剑所在的研究机构的研究发现,碳定价政策是影响碳排放路径的有效政策变量。采取碳定价政策后,将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且在合理碳价下能够提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年份。
碳价格的高低与GDP的损失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而碳价格走势差异对于单位减排量的经济代价影响差异不大,推迟碳价格上升的低碳价情景经济性相对略好。
从行业角度来说,碳定价政策推动电力行业的减排效果明显。碳定价政策将抑制电力行业的产能,无论是煤电产出和气电产出都将收到碳定价政策的不同抑制效果。另外,碳定价政策推动煤电去产能的效果要强于气电去产能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供应侧优化。
全国碳市场启动将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具体为火电企业,但可再生能源亦有机会参与碳市场,即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这是碳市场除配额履约市场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周剑称,截止到2017年年底,在申请项目共2936个,已备案项目1049个,已备案减排量4980.05万吨。
周剑表示:“国内自愿减排项目,从减排类型来看,跟清洁能源的技术类型关联度非常高。从项目所贡献的年均减排量来看,比较大的集中在前几列,风力发电、水力发电,这两个构成了一个主要的来源。如果从已签发量来看,包括水电、风力发电,还包括甲烷利用这一块。”
不过,可再生能源市场与碳市场的融合面临一些挑战。周剑表示,国内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即将转向,传统的固定电价补贴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将施行以配额制加绿证的政策机制。
周剑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需进一步加快,扩大行业的覆盖范围。从研究机构来讲,其他行业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只要国家相关的包括立法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其他的行业也能够很快扩展开来。另一方面,顶层建设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需要考虑跟未来其他政策的融合问题。
据悉,清华大学最近在承担冬奥低碳方案研究,其中之一就是考虑如何把绿电交易跟碳交易进行衔接,在京张地区通过跨区域的绿电交易制度和碳定价制度,来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