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4气候谈判手记:气候治理翻开新篇章

碳道小编 · 2018-12-20 08:12 · 阅读量 · 2079

摘要:在各国部长的簇拥下,如释重负的库尔提卡踏上主席台,随即从另外一端跳下。随着这位波兰环境部副部长的轻盈点地,COP24就此谢幕。在平衡各国利益后,库尔提卡交出了让各国“同等不开心”的答卷,却没能让任何国家找出振奋的理由。

李硕:在各国部长簇拥下,如释重负的库尔提卡踏上主席台,随即从另外一端跳下。随着他轻盈点地,COP24就此谢幕。

绿色和平国际气候观察员 李硕 为FT中文网撰稿
十二月的波兰,夜幕在下午三点就已降临。天空中充斥着灰霾,不见一丝光芒。时间早已成为相对的概念,在COP24气候大会会场时钟的滴答声中慢慢流逝。
卡托维茨,波兰西里西亚地区的工业重镇,云集于此的上万名外交官和观察员,他们的生物钟已被政治博弈的规律和无常搅得紊乱。
在气候谈判的信息海啸中,最富经验的谈判老兵也已如残舟——在谈判的收官环节,苦苦支撑,燃尽留存的身体机能,在覆舟前期盼着最后的妥协。
摊牌时间就这样到来。12月13日晚九点,据会议官方闭幕时间不足二十四小时,波兰会议主席发布了《巴黎协定》规则书决议案文。在此之前的十天里,会议已经历了技术官员环节的短兵相接,以及部长级会谈的唇枪舌剑。

摆在代表们面前的是一份被大幅清理的“干净”案文。密布于之前草案中的括号被逐个删除。在拿出无法计数的时间倾听各国的诉求之后,这份草案代表着波兰主席在错综密布的红线中小心翼翼地找出的妥协空间。
会场内咖啡因消费量开始飙升。无数疲惫的眼睛开始聚焦于电脑和打印出的文案之前。这份144页的规则书草案,凝聚了2015年巴黎气候峰会后的多边外交成果。“是否满足我的国家利益”——这是此刻所有代表心中的共同问题。
两个小时的“扫雷”时间似乎对任何国家都显不够。然而大会主席主意已定,晚上十一点二十,近两百名代表被召集到不足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四号会议室,场内密度如同北京地铁早高峰。这些部长和技术官僚被要求向主席反馈对草案的初步看法。
小岛屿国家率先哭诉:“我们关切的损失损害补偿问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包括美、日、俄、澳、加等发达国家的伞型国家集团随即发难:“文本中的‘区别’口味太浓,这不符合《巴黎协定》授权”;非洲国家集团、立场相近国家集团等相继发言,历数各自对文案的不满。
在听取完最后一个国家集团发言后,波兰大会主席库尔提卡(Kurtyka)终于开口,“我成功地让大家同等地不满意”,会场中爆出一阵苦笑,“明天我会一对一听取各国家组的意见。我邀请大家着重反馈目前案文里不能接受的部分。之后我会整理一版新的案文。晚安”。
凌晨一点五十六,散会。和三天前透明度议题谈判到凌晨五点相比,还算不赖。披星戴月的代表们火速返程酒店,掀起波兰小城从未见过的交通晚高峰。

12月14日,会场陷入了无尽的等待。会场二层的主席办公室成了把脉进程的热点地区,各国代表团轮流进出这间办公室,每三十分钟出入一拨,与会议主席进行双边磋商。从早间到晚上,传说中的新版案文始终不见踪影。
在数度推迟后,时间已来到15日凌晨。无法抵御疲惫的谈判代表纷纷退回各自在会场中的国家办公室。零食快餐果腹,然后迅速钻入睡袋,争取短暂的睡眠。
12月15日一早,新一轮双边磋商开始。代表们在困意中起身,留下身后的办公室,如同草草被遗弃的登山营地。谈判正如登山,临近达顶,整个会场的空气仿佛都变得稀薄。走廊中,美国代表正在和波兰主席团交谈,斐济代表拖着行李箱,不得不匆匆离开,以赶上自己返程的班机。
让主席国波兰耗费如此长时间的挑战,是如何忠实地在规则书里反映《巴黎协定》中的精妙而又脆弱的政治平衡。这需要围绕汇报、评审、行动力度盘点、履约等议题明确梳理各国应承担的义务在何时、哪些国家中、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共同”,又应该怎样“有区别”。
同时,针对规则书的谈判可以说是在巴黎机制“自下而上”的根基上,注入更多“自上而下”的元素。这一国家自主提交气候目标的“自选动作”,和强制履行程序性义务的“规定动作”的结合便是《巴黎协定》之精髓。
既牵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又具有约束力,这就不难想见规则书的谈判会牵动大国神经,也因此异常敏感。倘若急于发布案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爆整个进程。
15日中午,规则书各重要议题的文本已被波兰主席逐个发布。在备受瞩目的透明度问题上,一个“共同”但又赋予部分发展中国家灵活性的报告、评审机制初现端倪。各国被要求应用同样方法学,在不晚于2024年之前,提交强化透明度报告。而在报告记载信息数据实时性、是否应记载历年信息数据、汇报温室气体种类等问题上,则对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灵活性。与资金等其他部分文本对照,这份一揽子案文基本体现了巴黎的政治平衡。
然而,在涉及IPCC1.5报告、提升行动力度等规则书以外的问题上,波兰起草的决议草案难觅亮点。在全球气候行动初现乏力的关键节点上,波兰这个欧洲燃煤大国仅仅照顾了各国利益诉求的最低平衡点,而对提振多边进程士气则分外吝惜自己的政治资本。
大局已定。闭幕全会却仍迟迟无法开始。消息人士称,整个进程卡在巴西对碳市场问题和土耳其对自身特殊地位的诉求上。
非涉事国代表索性走出会场,即便是充斥着煤烟味道的空气,此时也显得格外清洌。会场外街道的另外一头,波兰小城的圣诞市场为疲惫外交官们提供了难得的闲适。买上一杯热红酒,酒精在口中挥发的瞬间即便短暂,这个世界却也突然变得真实。融入卡托维茨市民的圣诞氛围,勾起的是多少远离家人的真挚和惆怅。
15日晚间九时,巴西和土耳其问题终于清障成功。大会主席库尔提卡步入全会会场。“女士们,先生们”,在他邀请代表们就坐的瞬间,会场中掌声雷动。库尔提卡的自信笑容已经为会议的结果交底。在随后的一小时内,大会顺利通过了包含规则书在内的重要文件。
在各国部长的簇拥下,如释重负的库尔提卡踏上主席台,随即从另外一端跳下。随着这位波兰环境部副部长的轻盈点地,COP24就此谢幕。在平衡各国利益后,库尔提卡交出了让各国“同等不开心”的答卷,却没能让任何国家找出振奋的理由。在闭幕会上纵身翻越的主席台,或许是波兰人过去两周里唯一真正挑战自己跨过的障碍。


来源:FT中文网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