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的绿色转型 – ideacarbon

碳道小编 · 2017-12-12 00:12 · 阅读量 · 2410

摘要:【摘要】全球一体化。探索建立全球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与市场化交易机制。

【摘要】全球一体化。探索建立全球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与市场化交易机制。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副书记、研究员 李伟

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能源转型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年来,我国在煤炭、煤电等传统能源领域的去产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以及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引领者之一。展望未来,我们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深化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转型。下面,我围绕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第一,向绿色、低碳转型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大趋势。

根据全球能源转型委员会的研究,未来一个时期,全球能源转型主要会从以下五个方面同步推进。一是清洁电气化。这既包括加快非化石能源等清洁电源的发展,也包括提高生产生活中的电气化水平。二是加速脱碳化。主要是加快工业及交通领域非电能源应用的脱碳化处理。推进利用生物质能、氢能对传统化石燃料进行替代,积极开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三是能源高效化。继续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包括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利用模式推广等方面。四是智慧能源化。主要依托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技术,形成分布式与集中式相容的新型电力和能源供应与消费体系。五是全球一体化。探索建立全球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与市场化交易机制。为实现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到2030年,全球需要在能源新技术上投资6万亿美元,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上投资9万亿美元。这既是巨大的机遇,也充满着各种挑战。为此,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以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二,我国能源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总体上看,伴随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能耗增长的根本动力不同了,能源需求的品质诉求提高了,能源发展的基础环境改变了。为此,我国现有的能源体系必须实现一次全面、深度和长期的转型,这一转型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一是适应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增长放缓、能耗进入峰值平台期的大趋势,要将增量市场着重放在居民生活、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二是增强电、热、冷、气等高品质清洁能源服务的供给能力;三是适应未来季节峰谷差扩大、日度负荷曲线波动扩大和用能区域布局分散化的大趋势,增强能源供应系统的灵活性;四是全面拥抱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实现能源供需系统的整合与协调,提升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率。

2016年,我国能源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全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2.5亿吨的煤炭去产能任务。电力装机达到16.5亿千瓦,结构更加清洁化,超过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实施了节能改造,超过1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6.1%,其中,水电、风电、光伏、核电装机分别达到3.32亿、1.49亿、7742万和3364万千瓦。出台了《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促进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快速协调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从未来看,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目标仍须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煤炭产能总体过剩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去产能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煤炭行业发展的主线。二是电力需求增速放缓与新能源发电装机较快增长的矛盾凸显,弃风弃光弃水问题需要有新的政策和机制设计。三是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发展仍受到“太贵”的影响,与2020年实现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压力较大。

为此,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关于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要求,全面深化能源转型。

第三,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一是坚定不移地深化能源领域改革,为能源转型提供良好制度支撑;二是将煤炭去产能和高效清洁利用统筹考虑,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多措并举加快天然气市场化,力争“十三五”末占比达到10%的既定目标;四是将化石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体系优化统筹考虑,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综合效率;五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来源:人民政协报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