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气候院与美国环保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碳道小编  · 2018-09-13 08:09 · 阅读量 · 2782

摘要:通过适当的交易和碳定价,可以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促进企业技术升级,还可以引导投资集中到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是一个积极导向,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9月10日,清华大学气候院加州峰会代表团抵达旧金山。峰会期间,代表团将参与不同主题的研讨与交流,与关键伙伴商讨战略合作事宜。气候院官方公号推出“加州速递”专辑,实时介绍代表团在加州的工作,分享现场激荡的观点与趋势。


       9月11日,作为全球气候行动峰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以“碳市场助力实现气候雄心”为主题的全球碳市场日活动在旧金山皇宫酒店举行。清华大学气候院与美国环保协会现场签署备忘录,宣布开展战略合作。


备忘录签署现场      


       根据备忘录的内容,清华大学气候院将与美国环保协会共同合作开展全国碳市场设计、中国中长期低碳发展转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等研究工作,并开展针对政府部门官员、企业与有关机构的能力建设活动,增强相关人员及全社会对碳排放交易、气候变化、低碳发展战略与绿色金融的理解,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合作。

       美国环保协会气候项目高级副总裁Nathaniel Keohane先生表示:“《巴黎协定》为碳市场运行释放了明确信号,鼓励各方开展合作。碳交易系统是各国实现自主贡献目标的有效工具,不同国家已经在做探索,也面临挑战。我们与清华大学气候院的合作在这个历史节点上生逢其时、意义重大。

      清华大学气候院常务副院长李政表示:”美国环保协会在碳交易、绿色转型等相关议题上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清华大学气候院有扎实的研究实力和对国情的深度了解,通过双方的合作,可以把国际经验和本土智慧结合起来,在相关议题上推进战略研究和国际交流。

    

签署仪式合影

从右到左依次为:清华大学气候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教授、美国环保协会气候项目高级副总裁Nathaniel Keohane、清华大学气候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美国环保协会中国代表张建宇先生                 



       加州州长杰里·布朗先生出席全球碳市场日活动并做了开幕致辞,强调要全球携手解决气候危机,必须做到“三个打通”,即要打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打通民主党和共和党、打通降低成本和筹集资金。布朗先生强调,气候挑战近在眼前,既然如此,马上行动!

        

加州州长布朗先生现场呼吁   


       除签约仪式外,清华大学气候院加州峰会代表团还深度参与了相关研讨。

       何建坤教授在与来自欧盟、加州、加拿大的代表的对话中全面介绍了中国碳市场建设的最新进展:“中国现在有两省五市开展碳市场试点,国家碳市场首先在电力行业率先启动,未来会扩展到全国建材、钢铁、石化、化工、造纸、民航、有色金属等行业,覆盖七千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总排放量约50亿吨,占全国排放量的50%以上。通过适当的交易和碳定价,可以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促进企业技术升级,还可以引导投资集中到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是一个积极导向,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全球碳市场日活动现场  


       何教授进一步分析了碳交易和碳税的区别,认为碳交易主要是面向重点排放企业,碳价相对高一点,碳税本质上是基础碳价,小企业和公众都会受到影响,应用面更广泛。中国首选碳市场,通过碳市场把企业碳排放报送、监测和核查系统建立起来。作为减排的基本措施,碳交易市场有助于降低社会减排成本,是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有效工具。



何建坤教授发言现场  


       由美国环保协会和清华大学气候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碳市场展望”专题研讨引发热烈讨论。

       清华大学气候院代表团成员邓茂芝博士介绍,中国试点碳市场覆盖规模仅次于欧盟,几年的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国家碳市场方案已经发布。发展一个成熟、实现减排功能的碳市场,仍需在政策体系、MRV、配额分配、交易系统、注册平台、抵销机制等方面开展扎实的研究和探讨

      艾斯宾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在中国做过四次专题调研,其资深顾问Huw Slater介绍:“调研发现碳市场发展过程中参与方的能力和信心有提升,认为合规上有复杂的地方,这些反馈可以帮助改进现行的设计。”


中国碳市场展望专题研讨会现场  


       美国环保协会的专家认为:“碳市场推动我们去考虑采取哪些新技术可以减排,这是对未来进行考量,是非常好的视角。但是也要注意,碳市场的概念虽然好,但有些行业确实不好减排,不能一刀切,这也进一步增加了系统设计的难度。” 

       世界银行的代表认为,虽然碳市场是不错的工具,各国也在尝试,但应该有相应政策支持碳市场,有其他计划来辅助碳市场,因为有些科技还不能商业化,如果完全依赖碳定价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减排目标。

      

李政教授主持会议  

      由李政教授主持的“中国实施碳市场背景下的国际合作探讨”环节将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与会代表介绍,有关碳排放交易体系连接的工作在持续进行中,加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省自2014年开始共同运行同一个碳市场;日本的琦玉市和东京的碳交易体系也已经相互连接;2017年底,欧盟和瑞士签署了碳市场连接的协议。此外,在全球其他地区也出现了新的区域网络和协调平台。

      何建坤教授介绍了中日韩的合作:“三国都有建立碳市场的主动意愿,现阶段在各自范围内进行探索的同时,也开展一些着眼未来合作的研究与交流。日本有一万家企业在中国,在中国的韩国企业也有上千家,中国企业在日韩也有分布,考虑到未来的链接,在双方的碳市场上设计一些抵销机制,可以防止碳泄露。”

       国际能源署高级碳市场分析师Cyril Cassisa认同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提醒连接的可能是非常不一样的系统,或者技术上存在风险,要提前设计好保障机制。


交流互动现场  

       气候院代表团提出“碳市场作为减排工具可以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观点得到与会者共鸣。在中国,有助于扶贫减贫的项目可以优先进入碳市场。加州政府代表回应,一周前与墨西哥和巴西的地方政府一起完成了合作初稿,将探索碳市场对森林保护的贡献。

       全球碳市场日主题活动由欧盟、加州、加拿大政府联合主办,不同国家关注相关议题的逾百名代表参与了活动。


(特别感谢:美国环保协会图片支持)

来源: ICCSD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

热门评论